唠唠给外籍员工缴纳社保的那点事儿?
外国人在中国工作时,他们的社会保险缴纳是企业经常纠结的一个难题。很多HR对这一政策不了解,企业是否必须为外籍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呢?若该员工已在自己的国家有社保,是否还有在华参保的必要呢?今天就让小编带着大家来梳理一下~~
对于外籍员工是否应当缴纳社保,《社会保险法》第九十七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参照本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11年也专门发布了《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其中明确规定,“在中国境内依法注册或者登记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依法招用的外国人,应当依法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招用外国人的,应当自办理就业证件之日起30日内为其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因此企业是应当为外籍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社会保险属于强制性缴纳项目,企业不缴纳的后果严重。一旦外籍员工向社保征缴部门投诉举报,或者劳动监察机构介入,企业将会面临补缴,甚至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
此外,由于外国人在其本国可能已经缴纳过相应的社会保险,许多外国人并未准备长期在中国工作、生活,所以可能会产生双重缴费的情形,如果严格要求来华工作外国人按照我国法律缴纳社会保险,可能会造成用人单位和外籍员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第16号令,如果外籍员工所属国籍与中国签订了社会保险双边或多边互免协议,那么他们可以按照协议规定的办法参加社会保险,不需要强制缴纳五险。
Q哪些国家是与中国签订了社会保险双边或多边互免协议的?
目前,中国已经与德国、韩国、丹麦、加拿大、芬兰、瑞士、荷兰、西班牙、卢森堡、日本和塞尔维亚共和国签订了这样的互免协议。需要注意的是,签订双边或多边互免协议并不意味着外籍员工完全免除了缴纳五险的义务。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协议只免除了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有些协议只免除了养老保险。因此,对于来自具有社会保险双边或多边互免协议的国家的外籍员工来说,他们仍然需要缴纳其他险种的保险费。具体的免除险种可以咨询各城市的社保部门。Q外籍员工在退休前离开中国,导致虽缴纳社保但却拿不到退休金的情况,请问这种该如何处理?
《社会保险法》和《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已有明确规定,参保外国人达到我国规定的领取养老金法定条件的,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对于在中国缴纳社会保险,但未达到领取养老金条件而离境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也明确:
(1)可以保留其社会保险个人账户,再次来中国就业时累计计算缴费年限,待达到养老金领取条件时也可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2)清退个人保险账户,本人提交书面申请终止社会保险关系的,也可以将其社会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所以从外国人个人角度来看,其个人负担的社保费用部分,最终仍由其个人享有。
Q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后,能够享受所有的社会保险待遇吗?
《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的外国人,符合条件的,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因此,只要符合规定的条件,外国人与中国参保人员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险待遇。在今后实践中,我们将针对外国人的特点和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以更好地保障他们的社会保险权益。
Q缴纳了社会保险,是否还需要缴纳公积金呢?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发布的《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享有相关待遇的办法》(2012年9月25日生效)第十条规定,外国人可以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等规定,在工作地缴存和使用住房公积金。当他们离开时,可以按照当地规定提取或转移住房公积金。这意味着根据政策规定,外国人可以选择是否缴纳住房公积金,这不是强制性规定。
Q需要给外籍员工缴纳的社保有哪些?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第16号令,外籍员工需要缴纳的社会保险种类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即所谓的五险。
企业招聘外籍员工或接受境外雇主派遣到中国境内的外籍员工时,企业需要在办理就业证件后的30天内为他们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办理社保登记需要前往社保经办机构的线下柜台进行办理。
Q如果公司不给外籍员工缴纳社保,外籍员工有哪些维权方式?根据法律规定,外国人有权利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如果与用人单位或境内工作单位发生社会保险争议,他们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申请调解、仲裁或提起诉讼。
如果用人单位或境内工作单位侵犯了外国人的社会保险权益,外国人也可以要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或社会保险费征缴机构依法处理。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对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如果单位未按法律规定为外籍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将按照社会保险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